[导读]宝宝生活在北方,由于冬天寒冷,加之穿衣较多,妈妈并没有对宝宝进行观察。而到了夏天,穿衣少,运动多了之后,妈妈有一天突然发现宝宝的胸廓左右有点不对称,且胸骨隆起。亲戚和朋友们一看就问:“宝宝是不是得佝偻病了?”那么,如何从新生儿期就开始预防佝偻病?
佝偻病是由于钙、磷和/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从而导致生长中的骨骼基质钙盐沉着障碍和/或骨样组织过多积聚。足月出生婴儿的佝偻病大多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常见于纯母乳喂养且未及时添加维生素D的婴儿。因此,早产儿佝偻病也被称为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主要原因是钙、磷的摄入相对不足。
人体可以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获得维生素D,而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是在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内源性维生素D3,大气污染、缺乏户外活动、冬季日照时间短等因素均会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3的生成。新生儿外源性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乳品,但无论是母乳还是牛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都不能满足新生儿日常所需。任何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代谢和利用的疾病,比如胆汁淤积、慢性腹泻等,以及药物和被动活动的减少都会增加佝偻病的发病风险。新生儿佝偻病主要在于预防。
无论是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配方乳喂养,只要是正常喂养的宝宝,其钙磷的摄入都是充足的。而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是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3的。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周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D₃400U/d,直至2岁。早产儿可以更早开始给予维生素D₃800U/d,3月龄后改为400U/d。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在补充过程中需要注意配方乳中维生素D3的含量。早产儿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强化方案,以保证钙磷和维生素D3的摄入。
对于宝宝的妈妈来说,哺乳期间应暴露于足够的日光下,并摄入钙和维生素D₃均衡的膳食。《指南》推荐,哺乳期妇女每日摄入钙1000mg,摄入维生素D₃400-2000U/d 基本上可以保证婴儿达到满意的血25-(OH)D₃水平。若母亲因所处高纬度、季节或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而无法接受充足的日晒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推荐剂量的上限给予补充。
妈妈问: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还需要补钙吗?
王医生答:母乳中所含的钙吸收率较高,是宝宝体内钙的最佳来源。因此,正常膳食的母亲所提供的母乳中的钙都是能够满足健康足月儿需求的,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但是母乳中含有的维生素 D3不足,所以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D3。
妈妈问:宝宝应如何晒太阳?
王医生答:日光浴是补充维生素D3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具有天然、性价比高等优点。所以宝宝应尽早接触阳光,只要是户外气温适宜、风力不太大时都可以抱宝宝到户外晒太阳,但要避免太阳直晒眼睛。春夏秋冬都应坚持户外活动,且每次时间可由短时间逐渐延长至20-30 分钟。
妈妈问:哺乳期的妈妈应如何补充钙?
王医生答: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其他如豆腐、虾皮、深绿色蔬菜和沙丁鱼等食物中也含有较多的钙。因此《指南》推荐,哺乳期妇女需摄入牛奶的量应比孕前增加200ml,使饮奶总量达到至少400-500ml/d,再辅以其他食物以满足1 000mg/d 的钙需求。需要提醒的是,传统的骨头汤中所含的钙质其实并不高,反而含有较多的脂肪,因此不推荐通过饮用骨头汤的途径来补钙。